一、街道美術館~海安路
海 安 路 簡 介
海安路是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兩旁林著各式各樣的商店,聚集了各類人口。不同於其他繁榮的街道,海安路有許多老舊的建築及斷垣殘壁,許多藝術家們便利用這些建築來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街道美術館」,吸引人們駐足參觀。
緣起~為什麼會調查海安路?
海
安路有許多匠心獨運、鬼斧神工的藝術品,有「藍晒圖」、「神龍」、「關公」……,令人不禁想去走走、探尋一番。剛好,這次的
寒假作業有一項「網路寒假作業」,我正好可以將此次探尋的結果寫下來、和大家分享,也可以讓大家更認識、更了解海安路。
目的~調查海安路的目的
我喜歡將美好的事物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認識它。這次我要介紹「海安路」,主要是告訴大家「藝術」的重要,並推薦大家來海安路參觀。另外,透過「介紹海安路」,我將會更了解「藝術」,相信一定獲益良多。
二、準備工作
訪查前的準備工具
照相機、筆記本、筆
■事前蒐集資料
1.網路—下列網站都有關「海安路」
2.報章雜誌 (1) 93年10月16日,自由時報記者吳幸樺於臺南作的報導:「我在海安路 與美邂逅」。
(2) 93年10月16日,民生報記者黃文記於臺南作的報導: 「藝術造街 喚回民眾熱情」。
三、海安路大進擊~ 初訪海安 ~
這次拜訪海安路已不是第一次了,不過之前從未好好參觀海安路,好不容易有機會認識它,真令人期待呀!海安路上有各式各樣的商店,且商店類型大不相同,有餐廳、服飾店、咖啡廳、酒吧……,應有盡有。
當然,街景藝術才是這條路上最特殊的。這裡有一大片的「藍晒圖」、繪有八種行業的「請你跟我這樣做」、很像是年輕人塗鴉的作品「Young」等等,不勝枚舉。
追根究底~過去的歷史
很多人有疑慮:為何海安路有這麼多斷垣殘壁?就讓我娓娓道出海安路那絢爛又悲慘的過去吧!
過去的海安路非常繁華,曾是臺灣最繁榮的商圈,南來北往的人潮都聚集在此地,足以媲美現在的臺北市東區,繁榮程度可見一斑。
有人說,因為海安路過去住著一條神龍,所以這兒十分繁榮,可是由於開發地下街,斬斷「龍脈」,使得海安路逐漸沒落。開發地下街卻荒廢十年;拓寬道路卻使住家變兩半,這種種都令居民生氣又無奈,他們感嘆:「神龍何時回來呀?」
現在的景況
為了振興海安路的頹敗,許多藝術家利用斷垣殘壁創作出美麗的公共藝術品,吸引大批人潮,不僅促進當地繁榮,也帶動附近店家的商機,這種公共藝術結合消費和文化,成為環境及景觀的一部份,並深入民眾的生活與心靈,還使海安路變成「街景藝術」的新景點,為它注入新生命。
裝置藝術品
海安路上的藝術品,
每個都有獨一無二的名稱,
當然也都有特別的涵意………。
藝術品~『牆的記性』創作者:建築師劉國滄創作者將老屋牆面漆成藍色,變成一張「藍晒圖」 (工程藍圖) ,並利用幾根截斷老屋後裸露的木頭,及
裝置上去的桌、椅、皮箱和腳踏車(已被不明人士牽走)來佈置這面牆。創作者說:「遺落的空間段落,勾引起遺失記憶的想像。過去與現在,同時;公共與私密,並置。透過考古重建與假造詮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確,這面牆勾勒出工程破壞前的空前記憶。
另外,牆上的時鐘停擺於7:26,這個時間是否代表什麼或發生什麼呢?也許它是指工程開始的那一刻。工程開始的那一刻,在居民心中留下一處傷痕,也在牆的記憶中留下一個永遠無法抹滅的暗處。桌椅顯示出這裡曾有某人居住;皮箱和腳踏車也都是某人出遠門用的工具。
藝術品~『神龍回來了』、神龍回來了創作者: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呂理煌及他帶領的「建築繁殖場」「神龍回來了」是一條採松木搭建的龍,由兩座高塔及銜接高塔的結構橋與平臺組成,矗立在海安路和民生路轉角。傳說中,海安路住著神龍,後來卻因為開發地下街而斬斷龍脈,現在建造出「神龍回來了」 ,好像就代表著:神龍回來啦!早已消失在海安路的榮景再現了!
藝術品~『市民集體攝影創作牆』
市民集體攝影創作牆 創作者:藝術家陳順築及攝影比賽所有入選者這面牆是藝術家陳順築用舉辦攝影比賽的優勝作品佈置出來的。五顏六色的照片將這面牆妝點得很漂亮,原本平淡無奇的牆壁頓時變得光采奪目。「市民集體攝影創作牆」利用「照片」拼湊出過去居民生活的片段。有些是古老房子的照片,有些是春聯的照片,有些是花草樹木的照片,十分多樣,看完所有照片就大概能夠瞭解過去人們的生活情況了。
藝術品~『請你跟我這樣做』
請你跟我這樣做創作者:全美戲院畫師顏振發此
作品繪於和平街口的牆面。這面牆和其它的藝術牆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在於這面牆跟大家產生了「互動」,他們都做了同樣的動作,好像在邀請路人跟著他們一起
做。仔細瞧瞧,這八個人好像都代表著一個行業,像是布莊、米行…等,這些行業都已頗為少見了。他們雙手高舉成三角形,象徵立業持家的屋頂,
並希望新舊行業在海安路上的事業都能高朋滿座、財源滾滾。另外,當路過的街坊鄰居發現自己過去消費的店老闆(老闆娘)成為畫中的主角,這又是另一個不同的情感交流了。
藝術品~『義蓋雲天』創作者:藝術家陳浚豪創作者不惜成本,使用八萬多顆銀色圖釘來創作,然後將銀色圖釘一顆一顆釘在壓克力板上,再把它放在牆壁上。這件作品必須要在45度角的地方才看得到一個若隱若現的武財神—關公,這提醒大家:要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才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另外,創作者為什麼要用圖釘排出「關公」呢?那是由於這一帶的人大都從事商業,拜的是關公,所以排出關公,以祈求保佑老街年年財運亨通。
未來的發展
海
安路是一條非常特別的藝術造街,許多另類的藝術品都在這條路上,它們吸引觀光人潮,進而帶動地方經濟,促使這裡繁榮。有「藝術街」,為何不就來打造一個
「藝術城市」呢?發展藝術城市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可以先由各級學校做起。政府推廣、鼓勵各級學校成立有關「藝術」的社團,使學生充滿藝術氣息。然後再擴
大至社區。最後,台南市就漸漸變成一個藝術城市了。
四、心得與感想
讓 藝 術 深 入 生 活~處 處 皆 藝 術
讓藝術深入生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自己做起。我們可以把家裡佈置得「有自己的風格」,或是畫一些
畫、學習音樂等,都可以讓我們充滿藝術氣息。
用「心」深耕,創意取勝
為什麼藝術家們能有如此非凡的成就呢?因為他們不管何時總能用「心」做好自己的作品,毫不馬虎,再
加上他們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意十足,且不斷改變作品風格,所以讓大家驚嘆連連、百看不厭。藝術家們靠著「用心」才能成功,靠著「創意」才能取勝,這兩項條件正是勝利的必備要素。
聽!牆會說話~
有些藝術家們利用「牆壁」來創作,使我們能夠了解創作者想表達的事物,好像牆會說話;藉由這面牆,
我
們也能知道創作者是什麼樣的人呢!如果我有一面牆如果我有一面牆,我也會讓它跟大家有互動,並用它來表達「和平」的概念,由於人們常因為個人利益而引發爭
執,破壞了「和平相處」的守則,所以我覺得應該在這面牆的最頂端畫一隻鴿子,象徵「和平」;下面畫一群人握手望著路人微笑,象徵「快樂相處」。另外,一群
人握手望著路人微笑好像是邀請大家一起做這個動作,並和每個人和平相處,這就是一個特別的互動。雖然這面「和平之牆」和海安路的藝術品還差的遠,但希望有朝一日能真的呈現在大家眼前。
補充:
看來筆者思維太現實.邪惡不適合擺在前面當前言,只好擺在最尾端...。(其實這些批評的話我還可以說的更實際....)
海安路的心酸
斷
岩殘壁諷刺政府無能.地方貪圖利弊花了十年全長僅882公尺的海安路,金額高達新台幣42億4千多萬元經費打造成地下街廢墟,曾看到有人在門牌牆上貼著一
張紙:『來這裡蓋房子是看準了海安路的遠景,結果10年了,我們的店門都是關著』不過這幅兒時的記憶在十多年前,隨著海安路地下街的開挖施工,隨著消失殆
盡。地下街的遠景美夢原本令人滿心期待,隨著工程期間的總總不順遂及延宕,這樣的美景似乎帶給人的是場惡夢罷了,也因此原本是台南鬧區的商圈精華地段,也
逐漸被車站商圈所取代。
美麗新世界-海安路官方網站2005年過後就沒更新過了部份網頁被砍掉了。
http://www.streetart.org.tw/
海安路藝術計畫.過2年過後再回到同地點大部分戶外裝飾都因為人為破壞都拆除了,留下的又是冷漠蕭條的街景...
以景點來說.真的沒有什麼好逛了(我都是去吃晚飯比較多),再造再者沒公德心,維護公共藝術也是海安路奇景之ㄧ。
關於海安路介紹
http://www.mobile01.com/waypointdetail.php?id=437
只是記錄 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hwang/article/6017171
建築繁殖場-藝樹群之ㄧ
從藝術策劃發起到現在一直默默關注著海安路動態
http://www.interbreedingfield.com/index.htm
痕跡... 部落格